【解说词】主题馆流线及展项·一层(7)
时间:2014-09-05 00:59 来源:贤母园 点击: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曰:“不若与人。”与少乐乐,与众乐乐,熟乐?曰:“不若与众。”
 
孟子年谱概要
周烈王4年(前372),约生于此时。
周显王12年(前357),受业于子思门人。
周显王39年辛卯(前330年),到任国,拜访季任;在邹,与屋庐子、曹交问答。
周显王40年(前329),首次至齐。
周显王41年(前328),与告子辩论、与匡章交游、孟子离开齐国,前往宋国。
周显王43年(前326),在宋,与滕国世子相会;与宋人勾践论游说之道。
周显王45年(前324),在邹,滕文公派然友问丧礼;由邹之滕,推行仁政。
周显王46年(前323),与农家陈相辩论。
周慎靓王1年(前320),见梁惠王,与周霄论出仕。
周慎靓王2年(前319),与公孙丑论短丧。
周慎靓王3年(前318),见梁襄王;至齐,答齐宣王问。
周慎靓王5年(前316),出吊滕文公。
周慎靓王6年(前315),返回齐国,与充虞论葬母;齐宣王问孟子伐燕。
周赧王3年(前312),论“臣视君如寇雠”;与淳于髡辩论;辞官离开齐国;孟子遇宋于石丘。
周赧王25年(前290),《孟子》约编撰于此时。
周赧王26年(前289),约卒于此时。
23、陶母
(1)陶母生平信息图文板(陶母—贤德清正介绍、陶母与九江介绍);
陶母湛氏(公元242-308),东晋开国元勋陶侃之母,生于三国吴新淦。知书达理,贤明坚强。15岁时嫁与吴国扬武将军陶丹为妾,次年生子陶侃。丈夫去世时陶侃年仅8岁,湛氏以纺织谋生,悉心教子,有“截发延宾”、“封坛退鲊”等事迹流传于世。东晋永嘉二年病殁,始葬于寻阳(今九江)。
陶母与九江
《晋书.陶侃传》记载“侃始居鄱阳,后迁寻阳,宜在德化白鹤乡。”陶侃在《归国辞位表》中说:“臣父母旧葬,今在寻阳”。明嘉靖《九江府志》记载:“陶侃母墓在府西白鹤乡大和垄。”《江西通志》(清修):“陶侃母墓在府西白鹤乡”。清同治《德化县志》记载:“陶侃母墓在县西五十里白鹤乡太和垅”。德化贡生谭昌槐曾作《雪霁鹤问湖泛舟访陶母墓》:“断碣模糊雪半堆,牛眠长傍白云偎。终年古墓无人问,乘兴扁舟共客来。封鲊几曾盟白水,留宾发尚委苍苔。剧谈往事怀贤母,一路渔歌带月回。”
(2)鹤问湖的传说图文板;
相传陶母临终前留下遗言,将自己葬在能看到湖水的地方。陶侃寻觅至一处山坡,放眼四望,脚下山峦逶迤,宛如城阙,气象非凡。恰遇一位一身白衣白裤、白发白须的老人,指身边正在食草的青牛说,“牛蹄之下,即是贤母长眠之处。”只听长啸一声,老者化作仙鹤腾空而去,再回头见那青牛,分明是一座卧牛形状的土坡。于是就将陶母安葬在青牛所变的眠牛岭上。此为陶侃问鹤葬母。
建兴三年初,杜弢反叛朝廷,陶侃率军弹压,解寻阳之围回老家到母亲墓前祭扫。可是他和家人找遍眠牛岭,都不见母亲坟墓的踪迹。陶侃不禁潸然泪下,仰天长叹:“墓在何处?”顿时,湖面上成千上万只白鹤绕着眠牛岭盘旋,它们发出一声声“啊—啊—啊”的呼喊,似乎向湖水一遍遍地询问:“湖水啊,湖水,你可知道陶母墓的去处......”于是人们便将这一片水域称作“鹤问湖”,并沿用至今。千百年来,“鹤问湖”的故事一直传颂在民间。
(3)陶母教子多媒体幻影成像;
(4)诗文展示(史迹大观、晋书•列女传、元朝刘因《静修先生文集》、四库全书本《丁鹤年集》);
(5)浔阳古城沙盘
(6)陶侃信息:陶侃运砖、封坛退鮓、陶侃画像;
教子惜阴
幼小的陶侃贪玩,急坏了母亲。一天,陶侃蹲在母亲织布机旁玩,湛氏见状,因势利导地指着手里的织布梭子,讲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道理,使陶侃懂了珍惜光阴发奋读书的道理。
封坛退鲊
陶侃曾在浔阳监管渔业,念及贫居乡间的慈母,请人带一坛鲊鱼送交母亲。湛氏却原封不动地将这坛鲊鱼退了回去,并随信教育陶侃要廉洁为官。收到退回的鲊鱼和回信,陶侃深受教育,从此他遵循母亲的教导,做一个廉洁的好官。
截发延宾
陶侃好友范逵等数人来陶侃家借宿,贫困的陶家无法款待客人。陶侃手足无措,湛氏趁客人们闲坐寒喧之际,毫不犹豫地将青丝剪下,换回米油酒菜,还撬下旧木板当柴烧,把垫在床上的禾草席子拿出来喂马,范逵等人深为感动。
送子“三土”
陶侃去外地赴任,湛氏给他一个包袱,里面包着一坯土块、一只土碗和一块白色的土布。陶侃慢慢领悟到母亲的用意:土块表示,无论身在何地,看到它,就应想到家乡故土。土碗意为出仕不忘贫苦本色;土布是要求当官要保持正直清廉。
缝袖题箴
陶侃升任江夏太守后,安排隆重的仪仗,接母亲到江夏官衙居住。陶母不见半点欢喜,似乎深藏忧虑。她在一块小布片上写下一行字:“汝当作佳官,尽心恤民,毋忘着葛衫时也”,缝在陶侃袖口之内。陶侃看见题字,决心谨遵母教,为百姓当好官。
限酒制约
陶侃年轻气盛,应酬频繁。他曾喝得酩酊大醉,出语侮人,怠慢宾客,耽误了公事。母亲严厉规定限酒不许贪杯。陶侃自知犯错,立志改过,从此再不酗酒。
24、欧母
(1)欧母—慈幼善良简介;
欧母郑氏(公元981~1052年),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之母。吉州(今江西吉安)永丰人。出身江南望族,知书达礼。嫁给欧阳观后,一直跟随其在外生活。并在四川绵州生下欧阳修。丈夫为官清正廉明,在欧阳修四岁时去世,家境贫寒。欧母勤俭持家,独自坚强地承担起家庭生活与教育儿子的重担,其“画荻教子”诫子奉公等故事被传为佳话。正是母亲的谆谆教导成就了欧阳修一生的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