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主题馆流线及展项·一层(5)
时间:2014-09-05 00:59 来源:贤母园 点击:

(2)孟母三迁(古文、译文),孟母三迁机械沙盘;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
(释文)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没有改嫁。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到后,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便带着孟子搬到集市旁居住。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母知道后,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又搬到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居住。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屠宰猪羊的事。孟母知道后,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初一的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母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这个地方了。
(3)孟母教子连环画(孟母断织、买肉啖子、劝止休妻、为子择师、释子之忧);
孟母断织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买肉啖子
孟子少时,一次邻居杀猪,孟子问母亲:“邻居为什么杀猪?”孟母说:“要给你吃肉。”孟母后悔,说:“我怀着孟子时,若席子摆得不正,我便不坐;若肉割得不正,我便不吃,这都是对他的胎教。现在他刚懂事我却欺骗他,这是在教他不讲信用啊。”孟母于是便买了邻居的猪肉给孟子吃,以证明她没有欺骗他。
 
为子择师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奇斗胜,当时孔子之孙孔伋(字子思)正在曲阜设馆教授六艺,远近学子纷纷负笈前往就教。孟母无视于老庄的玄虚,不屑于杨朱的功利,惟独醉心于孔子的忠恕之道,鼓励十五岁的孟子由邹城到曲阜拜师,接受儒学教育。子思对孟子青睐有加,对左右说:“孟孺子性乐仁义,言称尧舜,世所稀有也。”从此孟子在子思门下埋头治学五年,学问德业突飞猛进,终于继承了孔子的衣钵。
 
劝止休妻
孟妻独自在屋,衣冠不整。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发怒夺门而去见母亲。孟子问母:“此妇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问因后责子:“《礼经》说:进门须先问谁在屋里;入厅须先高声传扬告知厅中人;进屋须眼往下看。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恍然大悟,再也不提休妻之事。从此,夫妻相敬如宾,一家其乐融融。
 
释子之忧
孟子多次向齐宣王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齐宣王虽然以年禄十万钟酬谢孟子,但是却不肯积极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他非常想去愿意采纳他政治主张的宋国,可是又担心母亲年事已高无人照料。孟母知道了儿子的心事后对他说:“我年少从父母,出嫁则从夫,夫死则从子。如今你成人,应当遵循大义,而我也将继续行使跟随你的礼仪。”孟母的一席话把孟子的担忧和犹豫一扫而空,随即离家周游列国,受到了各国空前欢迎,其政治主张在许多诸侯国得以顺利推行。
 
(4)孟母贤德认知的历史演变(元、宋、唐);
孟母教子的影响颇为深远,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已经有“东家杀豚”、“断织劝学”、“孟子去妇”等典故的记载,并用有关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刘向的《列女传》中,首次出现了“孟母”这个专用名词;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此后历代都有关于孟母贤良的记录,充分说明孟母作为贤母的历史深度和社会感染力。
唐代
唐代杜甫《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奕叶班姑史,芬芳孟母邻。义方兼有训,词翰两如神。”
唐代郑俞《性习相近远赋》:“孟母之训子,其居也初阛阓之是邻,遂贾鬻之无耻;及夫又徙于学徒,示以坟史,卒能振文行以标名,郁古今而播美。岂不以性相近而习之至矣!”
 
宋代
宋仁宗景佑四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守完州,基山之阳访得孟子墓,在墓房建庙,新祀孟子父母,并奏请朝廷:“三迁之教,实系贤母。”自此,在孟庙中始有专祠祭祀孟子父母。
南宋时期编撰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开章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接下来所引证的第一个典故“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抒。”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蒙书,虽经明、清时期不断删减、补充,而孟母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千百年来,家弦户诵。
宋王十朋《代诸生祭周仲翔母文》:“呜呼!孟母不生,三迁教隳。妇人义方,麟疏凤稀。”(《梅溪前集》卷十八)
 
元代
元代元贞元年,邹县尹司居敬专为孟母墓树碑,对孟母教子大加赞扬并多发议论。
延佑三年七月,元仁宗下诏:“朕惟由孔子至于孟子,百有余岁,而道统之传独得其正。虽命世亚圣之才,亦资父母教养之力也!其父夙丧,母以三迁之教励天下后世。推原所自,功莫大焉!稽诸往代,实阙褒崇。夫功大而位不酬,实著而名不正,岂朕所以致怀贤之意哉?肆颁宠命,永贲神休。可追封其父为邾国公,母为邾国宣献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