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词】主题馆流线及展项·二层(6)
时间:2014-09-05 00:59 来源:贤母园 点击:

回忆我的母亲(节选)
朱  德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毛泽东赞扬夏明翰母亲
毛泽东十分钦佩夏明翰烈士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并高度赞扬“夏明翰有一个好母亲”。
  
哭母诗
瞿秋白
亲到贫时不算亲,蓝衫添得泪痕新。
饥寒此日无人问,落上灵前爱子身。
 
朱德致马本斋及其母亲的挽词
“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纪念母亲诗句
叶剑英
尸骨抛沟曾逆料,阿姆生我最艰难!
 
我的母亲
鲁  迅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8、近代贤母文展
(1)立国梦、建国梦、强国梦(多媒体);
9、实物橱窗
(1)毛泽东《祭母文》、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节选;
(2)叶剑英纪念母亲诗句、瞿秋白《哭母诗》、毛泽东赞扬夏明翰母亲、朱德致马本斋及其母亲的挽词、鲁迅《我的母亲》;
10、抗战育儿大会
(1)图文板介绍;
抗战爆发后,数以百万计的难童亟待救济。1938年1月24日,在武汉召开了战时儿童保育会发起人会议,会议决定成立战时儿童保育会。
    1938年3月10日,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汉口界线路(今合作路)圣罗以女子中学(今武汉市第二十中学)正式成立。推选出理事56人,宋美龄、李德全为理事长、副理事长。保育会暂时隶属于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1938年5月改隶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
    3月13日,宋美龄在武昌主持召开了第一次理事会,选出常务理事17人,除宋美龄、李德全外,还包括邓颖超、孟庆树、史良、曹孟君、沈兹九、安娥、陈纪彝、张蔼真、郭秀仪、黄卓群、唐国桢、陈逸云、徐闿瑞等。另有刘清扬、徐镜平等5名候补理事。
    战时儿童保育会下设一处和6个委员会:秘书处(主任张蔼真、副主任陈纪彝)、设计委员会(主任史良、副主任任培道)、组织委员会(主任陈逸云、副主任庄静)、宣传委员会(主任沈兹九、副主任徐闿瑞)、保育委员会(主任曹孟君、副主任唐国桢)、输送委员会(主任黄卓群、副主任刘清扬)、经济委员会(主任李德全、副主任郭秀仪)。
该会以保育战时儿童为宗旨。成立后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抢救战区难童,并把抢救来的难童送到武汉。为收容他们,于3月27日筹备成立保育院,29日正式收容难童。到1938年9月中旬的半年中,共收容难童9070人。经保育会帮助转移至后方的难童人数则更多。到1940年4月15日宜昌失陷前夕,宜昌接运站共抢救出的难童达1.5万余人。此外,该会组织步行内迁的难童人数也不少。整个抗战期间,战时儿童保育会抢救和保育了近3万名难童,成为抗战时期各难童救济团体中成效最突出的一个。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时主要领导成员.前排左起:赵一恒、吕晓道、陈记彝、沈兹九、徐静平、钱用和、陈逸云;中排左起:张蔼真、安蛾、庄静、宋美龄、李德全、谢兰郁、杨素瑞、吴贻芳;后排左起:孟庆树、刘清扬、唐国桢、沈惠莲、曹孟君、郭秀仪、史良、邓颖超。
11、纸船寄语
(1)多媒体互动;
12、留言墙
(1)多媒体触摸屏;
13、临展厅
(1)相关贤母字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