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柴桑的周瑜
时间:2025-05-22 14:19 来源:未知 点击:
每次坐高铁路过九江,“柴桑”这个城池的名称就会进入我的脑海。三国中有很多著名的城池,比如我在打三国志游戏的时候比较喜欢“定都”的襄阳、江州。柴桑或许只是汉末三国时期一座普通的城池,却是一座让我很惆怅的城池,想来可能还是因为自己对周瑜这位东吴名将的惋惜之情。
三国时期的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是东吴在长江中游的重要军事枢纽,其地理与战略价值深刻影响了三国格局的演变。柴桑北倚长江天堑,南接鄱阳湖水系,形成“陆口-柴桑”战略轴线,既是防御江北的屏障,又是攻防转换的枢纽。其水陆交通网络可快速调度兵力至江夏、赤壁等战区,成为东吴控制长江中下游的关键支点。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对历史资料的回顾,在赤壁之战期间,柴桑是周瑜的备战基地。诸葛亮也是在柴桑劝说孙权抗曹,促成孙刘联盟,柴桑也成为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关键节点。

公元208年,周瑜由柴桑率三万水军西进赤壁,并在樊口与刘备军完成会师,形成战役联军的核心战力。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从职务角度来讲,周瑜曾担任过孙权的中护军,但是周瑜基本都不在权力中枢的都城待着,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领军。尤其是赤壁之战之后,孙权封周瑜为南郡太守,但当时的南郡借给了刘备,所以周瑜还是驻军在柴桑,为东吴守住其西部领土并监控荆州的动向。一方面我觉得是周瑜作为武将需要“卫国戍边”,另一方面是不愿意卷入孙权与江东世家之间的权力斗争,同时也是回避孙权对他的防范。

周瑜本身是长江北岸的庐江郡人,虽然与江东都属于扬州,但是彼时的庐江郡基本上被曹魏控制,所以严格来说,周瑜是客居江东,不像江东四大家族“顾陆朱张”那样在江东根深蒂固。没有身后的家族势力和部曲的支持,周瑜只能靠着当年跟着孙策打天下得到的军功和军队将领的支持才能在江东“混下去”。每天跟那些世家在孙权面前争权夺利,估计不符合周瑜的性格,不如在外领兵练兵来得潇洒自在。

至于孙权对周瑜的防范,有很多文章都做过分析。我觉得从人性的角度来讲,也可以理解,但是纵观整个孙权统治东吴的全过程,孙权的猜忌心是很重的(不过哪个帝王的猜忌心不重呢?)。虽然孙策在临死之前把权力移交给了孙权,但是如果没有周瑜这个军方代表的支持,估计孙权当时也没有办法顺利接过权杖。周瑜如果有私心的话,可以选择扶持孙策的儿子。我觉得还有一件事情可以说明周瑜还是个豁达无私的人。周瑜对东吴各世家掣肘孙权的情形肯定也有很清楚的认识,所以在赤壁之战后,才会更加积极地开疆拓土,毕竟经过赤壁之战,荆州地区的世家大族要么被消灭,要么跟着曹操北上了,如果能够顺利地整合荆州的话,可以为孙吴政权的发展开辟新的篇章。只是天妒英才,赤壁之战后的2年即公元210年,周瑜就因为战斗中的伤病和劳累在巴丘(今湖南岳阳)去世,享年36岁。我们就不去假设周瑜多活几十年的话,历史会怎么演绎。哦对,周瑜去世的时候,灵柩停在柴桑。

汉末及三国时期,群星璀璨。要说的最喜欢谁,我会选择周瑜。周瑜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国,妥妥的一员儒将;长得帅,懂音律(“曲有误周郎顾”),会生活,性格豪爽,讲义气,这样的周郎,谁不爱呢?。

希望找个时间,去好好逛一逛柴桑(九江),在山水间寻找昔日的周公瑾。